江恒动态 | 媒体聚焦!“职业教育+产业园区” 赋能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于: 2025-07-07 11:02

日前,中共天津市委党刊《天津支部生活》“智汇津门”栏目刊发《“职业教育+产业园区” 赋能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文,讲述了天开津南园精密仪器产教联合体创新实践“职业教育+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精准对标强化职业校区和产业园区联动、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的故事。联合体的一系列创新探索与尝试,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彰显了市场化机制在产教深度融合中的独特价值。

此前,新华社也对天开津南园精密仪器产教联合体持续构建创新生态,吸引更多京津冀创新资源,赋能区域发展进行报道(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新华社报道)。

“职业教育+产业园区”

赋能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初夏时节,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内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正是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以下简称“天开津南园”)精密仪器产教联合体秘书处所在地。
作为天津首个聚焦精密仪器产业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天开津南园精密仪器产教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成立一年来成果显著,已成为区域产教协同发展的示范标杆。该联合体依托津南经济开发区,由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牵头,以“政府引导、园区运营、校企主体、市场运作”的特色模式,吸引了20家院校和60余家企业加入,并创新实践“职业教育+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精准对标强化职业校区和产业园区联动、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的要求。
2024年,津南区深化“三位一体”管理体制改革,将海河教育园与津南经济开发区进行管理体制深度整合、物理空间有机组合,并依托天开津南园的平台和政策优势,推动产教融合从“物理结合”走向“化学反应”。作为这一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天开津南园精密仪器产教联合体不仅成为“职业教育+产业园区”模式的生动实践,更是产教城深度融合的有力抓手,为破解中小科技实体企业的人才、技术困境提供了示范性解决方案。
政府搭台 民营园区唱响产教融合“重头戏”
作为联合体运营核心,在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的指导助力下,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充分发挥民营园区市场化运作优势,整合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小而散”的需求,汇成“大而专”的培养方向,聚焦精密仪器、智能制造等领域,打造“江恒工匠计划”,形成规模化、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民营产业园区的优势在于灵活对接市场,“江恒工匠计划”通过“产业导师+工匠导师”双导师制,让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计,确保学生所学即所用。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精准度,也为企业降低了人才适配成本,增强了中小科技企业的竞争力。据统计,通过人才定制班,园区单家企业年均人力成本降低15%,人才适配效率提升30%,该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产教融合典型案例。“过去我们年用工需求仅3-5人,根本达不到校企合作的门槛。”天津东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现在通过产业园‘集零为整’,我们首次获得了定制化人才供给。”
数字赋能 打通校企人才技术供应链
“民营园区就像‘产业红娘’,要敏锐捕捉到企业的需求和痛点,并快速为其对接院校资源。”天津江恒产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山介绍,基于产教联合体建设需求,由江恒产业主导开发的产教融合数字平台“工锤网”项目成效逐渐显现。
图片
点击图片进入“工锤网”小程序
近日,“工锤网”发布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技术中心的最新技术成果,聚焦 AMR(自主移动机器人)搬运/装配机器人、智能农业机器人、高空作业机器人(铁塔领域)、工业元宇宙开发与应用等四大方向。据介绍,“工锤网”上线半年内服务企业近百家,入驻院校7家,发布企业供需信息160余条、校企合作供需信息150余条,促成校企合作项目5个,涵盖实训基地共建、技术研发等多个维度,初步实现企业技术需求与院校资源的智能匹配。
校企协同 联合体激活区域创新动能
联合体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已促成多项校企深度合作。天津亚达科技有限公司在开发气转液节能液压站过程中遇到技术瓶颈,园区及时对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校企双方联合开展专项课题研究。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设备研发阶段,预计今年7—8月即可实现小批量试产,投产后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精密测量领域,联合体促成天津江恒华创精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与天津科技大学合作开发“速度测量与分析系统”。该项目已完成硬件系统搭建和软件程序开发,为测量技术的可溯源性研究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双方计划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天津艾洛克通讯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与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的合作颇具示范意义。企业在通讯设备领域非常注重研发投入,而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作为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赛项中国队集训基地,自2012年参赛以来,累计获得2金、2银、1铜和1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被业内誉为“冠军摇篮”,同时也形成了丰富的大赛成果待转化。在联合体推动下,校企双方深入对接,企业将自主研发的国产光纤熔接设备交给该学院进行二次开发,依托学院世赛基地多年积累的研发能力进行国产替代方案的升级,预计6个月左右将完成样机制作,这一合作既能提升国产设备的行业认可度,也将为企业打开各类技能大赛设备的市场,同时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自主可控的技术支撑。
联合体还积极推动多项校企合作项目落地,促成天津剑儒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与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筹备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能大赛;协助艾莫斯(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与天津职业大学对接,共同培养环境气体分析检测专业人才……这些项目不仅加速了技术成果转化,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应用场景,更形成了“产业反哺教育、教育赋能产业”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多方共赢。
构建创新生态  打造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在2024年12月召开的天开津南园精密仪器产教联合体年度工作推动会上,联合体秘书处单位、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明确表示,联合体将围绕津南区经济发展,构建由政府参与指导、联合体成员共同组成的联合产业招商运营服务平台,进一步解读精密仪器产业链、生态链,发挥联合体成员的独特优势,进行强链、补链,最终形成联合体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运营机制。

2025年,联合体将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目前,二期人才定制班项目已启动,拓展至设计、编程、数控、品控等多领域人才培养,并探索本科层次定制班,形成多层次技能人才梯队。联合体还计划建设“精密仪器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整合高校实验室、企业研发资源,打造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双向赋能。  

天开津南园精密仪器产教联合体的一系列创新探索与尝试,不仅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更彰显了市场化机制在产教深度融合中的独特价值。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产教融合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联合体将持续构建创新生态,吸引更多京津冀创新资源,助力天津成为全国精密仪器领域的创新策源地和人才高地,同时为全国产教融合实践提供可复制的“津南方案”。

分享

推荐文章